总之,他以“讨论”名义将这场会的性质降了级,护住自己的下属,也让众人心中的计较很快散去。
任锦欢收拾出楼时,正好和成家熙一前一后,对方主动过来为手下的不严谨向他解释,说得很谦和,任锦欢觉得这一行为挺容易加好感,对方职位比自己高,若是别的高管,估计鲜少在意这种私下细节,毕竟会上的面子工程已经表演完了。
“成总客气了,工作上偶有冲突也很正常,大家都是为了服务老板,我当时解决得有些生硬,幸好你及时打圆场。”
成家熙亲切道:“叫成总太生分了,喊家熙哥就行,去年十月生日礼物领取时,我就在你后一位,我俩是同一天生日。”
任锦欢想起这事,笑着道了句“好巧”,暂没回应称呼。
“秦老师在战研可还好?”
“他挺好,偶尔会和我们一起打羽毛球。”
成家熙乐然,说:“秦老师精神向来不错,不过他有高血压,你可以给他买点深海鱼油。”
对方随口送来小提示,任锦欢也领会示好意味,顺势问起他和秦恒交情。
成家熙微笑道:“我刚来公司时,也是秦老师手下,那会儿还在行研部,算起来,我们还是‘职场同门’。”
任锦欢顿了一秒,话都说到这地步,不喊哥就太不给面子了,于是再开口时,他不动声色换了称呼。
成家熙问他负责战研哪个组,得知是经营分析方向,笑说,那史博一定很郁闷。
这话挺有意思,任锦欢笑道:“家熙哥对我们部门了解很多啊。”
“只是有一些专门的信息获得渠道而已。”
任锦欢了然,大家的第二职业都是“情报工作者”,而且对方的“情报网”应该比自己要广,可以好好认识下,便主动与他交换联系方式。
两人聊起公司最近战略决策,见解上竟有许多相似之处,成家熙对事态度较中立,不死板,信奉“事宽则圆”,任锦欢对他评价不错,并且言谈举止令他想到秦恒,他说出这点时,成家熙耐人寻味看他:“其实你和秦老师更像,他也是十月生日。我们十月出生的人大多倾向体面和平,避免冲突麻烦,人都会亲近自己的同类,他应该很喜欢你。”
听他谈到“喜欢”,任锦欢愣了愣,随即作了谦辞,又听对方继续道:“讨人喜欢能带来很多便利,虽然台面上我们说公平,但偏私永远潜移默化影响决策,你不这样认为吗?”
隐约觉得对方在试探,任锦欢不想对刚认识的人交待过多,装不明白道:“这个观点我头回听说,感觉很有趣。”
成家熙很快接道:“我也只是随便说说而已,你不用当真。”
挺好,对方自己找了退路。
“家熙哥为什么会离开行研,转做产品?”任锦欢有些好奇他的职业路径。
“秦老师团队整体偏咨询圈,能力固然强,但在细微层面不一定契合互联网行业,老板们都是工科出身,更青睐数据科学风格,加之产品在大厂偏核心,易出成绩,我只是出于个人发展考虑才及早做了转变。”成家熙淡淡道,说得有些无情,又忽然对他笑笑,“我是不是挺辜负秦老师?”
任锦欢沉默一阵,想起小宁姐说过,秦老师栽培了很多厉害手下,但最后都走了,职场师徒关系就是这么浅,金钱利益永远横亘在头顶,越厉害的人越有野心,翅膀丰满就要去更大林子。
秦老师是不是很伤心,他当时这么问。小宁姐道,他没说,但应该挺难过。
是啊,怎么会不难过,付出的心血,寄托的期望,以及,单单是“失去”这件事本身。
“你和传闻中倒是很不一样。”任锦欢给出回应,说不上是苟同还是反对。
成家熙也不在意,两人走到分叉口,他注意到任锦欢不打算去往停车场方向,于是问,要不要搭自己车。
“谢谢,不用了,我约了朋友拼车,他一会就来。”
话毕,身后响起车喇叭,任锦欢回头去看,看到那个熟悉身影下了车,正准备招手,忽然听成家熙意味深长道:“原来你车友是向棠啊,有点意料之外。”
【作者有话要说】